发布时间:2023-03-04 04:41:03
内容来源:互联网
关键词汇:疫情防控二十条内容是什么,官方发布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,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优化了什么?一文要点梳理
内容简介
>>>优化疫情防控“二十条”1、密切接触者5天集中隔离+3天居家隔离,期间赋码管理、不得外出。2、次密接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,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。3、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居家隔离,期间赋码管理、不得外出。4、风险区分“高、低”两类。高风险区一般
>>>优化疫情防控“二十条”
1、密切接触者
5天集中隔离+3天居家隔离,期间赋码管理、不得外出。
2、次密接
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,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。
3、高风险区外溢人员
7天居家隔离,期间赋码管理、不得外出。
4、风险区
分“高、低”两类。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、楼栋为单位划定。
高风险区所在县 (市、区、旗) 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。
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,降为低风险区。
5、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
5天居家健康监测,期间赋码管理。
6、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
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、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,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。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。
纠正一天两检、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。
7、入境航班熔断机制
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,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。
8、入境重要商务人员、体育团组等
“点对点”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(“闭环泡泡”),开展商务、训练、比赛等活动,期间赋码管理,不可离开管理区。
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。
9、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
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<35。
10、入境人员
“5天集中隔离+3天居家隔离”,期间赋码管理、不得外出。
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,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。
11、加强医疗资源建设
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、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、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,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。
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,增加救治资源。
12、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
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,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。
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,依法依规推进审批。
13、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
做好供应储备,满足患者用需求,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。
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,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。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。
14、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
摸清老年人、有基础性疾病患者、孕产妇、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,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。
九化对老院、有神专科送院、届利院寺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。
15、落实“四早”要求,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
严格做到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,避免战线扩大、时间延长,决不能等待观望、各行其是。
16、加大“一刀切”、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
严禁随意封校停课、停工停产、未经批准阻断交通、随意采取“静默”管理、随意封控、长时间不解封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。
17、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
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、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,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。
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。
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,打通配送“最后一米”。
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,保障居民治疗、用药等需求。
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。
18、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
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,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。
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、封控时间过长、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、生活保障跟不上、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。
各级教育部门设立投诉平台和热线电话,及时受理、转办和回应。
19、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
摸清辖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底数“一企一策”“一园一策”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。
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。
严格返岗人员涉疫风险核查。
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,落实好“白名单”制度。
20、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
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,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,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。
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,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。
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,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。
>>>相关推荐:↓↓
11月14日起天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(一图看懂)
猜你喜欢 换一组